“我辛辛苦苦掙了百萬年薪,卻要繳納40多萬個稅,有人炒股一夜暴富掙了幾百萬元,股票轉讓時卻不用交個稅,這確實不太公平!币患胰沼孟M品企業(yè)稅務總監(jiān)張麗感慨道。張麗認為,45%的邊際稅率偏高,自己一年繳納這么多個稅,并沒有在教育、醫(yī)療方面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務。而身邊的一些優(yōu)秀人才選擇去其他國家發(fā)展,原因之一就是個人稅負重而沒有相配套的社會福利。 當很多人在爭論12萬年薪算不算高收入,“個稅起征點”應該調整到多少才合適時,都有一個基本的心態(tài):個稅應該富人多繳,窮人少繳,最好不繳。當然,前提是,窮人的公共福利必須和富人一樣,最好是高于富人。少繳稅多拿福利,這符合人性的自利,雖然“調節(jié)貧富差距”之類冠冕堂皇的理由,可以講得朗朗上口,但說到底了,無非就是人性的自利,不愿付出,只想收獲。 大家熱衷討論個稅問題,最核心的就是“窮人”的標準。“個稅起征點”也好,“12萬算高收入”也罷,都是要力爭將自己納入到“窮人”的行列。可事實上呢,現(xiàn)在繳個稅的人已經(jīng)很少了,只有2800萬人,占整個人口總數(shù)的不到2%。如果要從人口比例來看,有“資格”繳納個稅的,似乎都算不得真正的“窮人”。只不過,你不想和總人口比,你非得和你身邊的高收入人群比,擺出各種各樣的實際情況,房貸啦,小孩教育啦,贍養(yǎng)老人啦,看不起病啦。 這些是不是實情?當然是。問題是,既然你知道自己這個占據(jù)人口總數(shù)2%前列的理論上的“富人”,過得并不容易;那些比你收入更高一點的你眼中的“富人”,憑什么就活該繳納更高的稅收,并且想當然地認為他們過得一定非常好,足夠承擔得起這份高稅收呢?不同收入水平會有不同的消費需求,農(nóng)村拿低保的人聽說你月入過萬,一定會想不通你這么多錢怎么用得完;你想象中的那些年入百萬的人的生活,其實和農(nóng)村低保戶看你是一樣的眼神。 百萬年薪要繳40多萬個稅,很多人大概沒有真正想過,個稅討論背后的這幫沉默者們,實際上承受著最沉重的稅負。想想看,讓你的收入接近腰斬,你會是怎樣的心態(tài)?有人說,“年收入超過百萬的收80%稅才好呢”,還有人說“我有百萬年薪,要繳95萬個稅也愿意”。這樣的人當然永遠不會年薪百萬,不但他們不會,所有理性的人也都不會去追求那樣的年薪百萬。高稅負事實上是對成功的懲罰,傳遞的仍是“貧窮等于光榮”的理念。 “你的高收入是怎么來的,同樣是工作八小時,同樣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,你為啥高出那么多?”這樣的質疑,可能道出了很多堅持認為“富人就應該高稅率”的人的想法。要不然,同樣是辛苦掙到的收入,憑什么年薪百萬就活該近乎腰斬呢?理由是:因為你的錢掙得太輕松,你的付出不值那么多錢,所以必須通過高稅率予以“調節(jié)”。這樣的言辭如此冠冕堂皇,沒有任何感恩的心理,純粹是“劫富有理”。 這套說辭的荒謬性是不言自明的,因為經(jīng)濟學有個基本概念叫做稀缺性?諝夂苷滟F,但一文不值,因為沒有稀缺性;鉆石不能吃不能喝,但是價值連城,因為稀缺。工作與收入也是一樣的,并不是一個人工作非常累所以工資就必須高。要不然的話,質疑他人高收入的人,也該自問一句:憑什么我比工作那么辛苦的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工資還高呢? 同樣的道理,新聞中年薪百萬的企業(yè)稅務總監(jiān),覺得炒股賺百萬不用繳稅不公平,也是很荒謬的。首先,人家要繳印花稅,去年股民人均貢獻了2553元;其次,人家要承擔巨大的交易風險,賺一百萬的時候你看見了,虧一百萬的時候你可能就視而不見了。 百萬年薪40多萬個稅高不高?當然高,誰疼誰知道。呼吁減稅,也該有富人的份。以后,再以“調節(jié)貧富差距”為由,呼吁給自己減稅給富人增稅的時候,至少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。(舒圣祥) |
|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臨汾金融網(wǎng) ( 晉ICP備15007433號 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