脫離正規(guī)學校教育體系搞“讀經(jīng)”與“在家教孩子”,只是聽起來很炫很美,真正實行起來還應慎重為上。 最近,《少年退學讀經(jīng)10年 回歸后識字卻成了問題》成為熱點新聞,媒體又爆出瀘州某男子在家自己教孩子的結果是:20歲的女兒“連初中試卷都考不及格”。脫離正規(guī)學校教育體系搞“讀經(jīng)”與“在家教孩子”,只是聽起來很炫很美,真正實行起來還應慎重為上。 在西方,“在家教育”被稱之為“homeschooling”,各國法律對此規(guī)定不一,施行情況也迥異。美國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、英國等盎格魯·撒克遜文化圈里,一般法律上允許homeschooling。統(tǒng)計顯示,美國2016年有200多萬學齡孩子選擇在家教育。在澳大利亞,在家教育必須到政府機構登記,政府會提供免費教材,有些州會抽查在家教育情況,一些民間在家教育組織也會提供協(xié)助服務。在以色列,在家教育合法但也需要得到教育部門許可,政府專員會進行“家訪”,家長需要列出在家教育的“動機”“課程”“每天活動安排”“社交安排”等。 讓人詫異的是,德國、瑞典等許多歐洲大陸國家從法律上完全禁止homeschooling。這或許與傳統(tǒng)有關系。公共學校體系和義務教育法制度起源于16世紀的德意志大地,數(shù)百年來送孩子上學校接受正規(guī)教育成為深入骨髓的傳統(tǒng)。如今,違背義務教育法者在德國會被視為違憲,德國法律甚至禁止任何私立培訓機構教授孩童文化課。對于殘疾孩童、經(jīng)常巡演的音樂神童或生活不固定的馬戲團團員的孩子,需要個案申請,政府會派專職教師授課。更讓人意外的是,在德國,執(zhí)意堅持在家教育不僅僅是簡單違法問題,家長會被罰款或被剝奪監(jiān)護權,甚至會被追究刑責。3年前,德國曾發(fā)生一個轟動新聞,由于兩個大孩子不適應學校生活,Uwe Romeike 和Hanalore Romeike夫婦想選擇自己在家教他們7個孩子,為逃脫法律懲罰選擇前往美國并申請“政治避難”,引發(fā)為兩國間外交事件,德美媒體也互相“打嘴仗”。 美國是“在家教育”的樂土,數(shù)字顯示選擇“在家教育”的學齡孩童(5歲-17歲)的占比,從1999年的1.7%上升到目前的3%左右。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,美國一些知名教育學者鼓吹“在家教育”的好處,一些極端論點甚至認為8歲之前參加正規(guī)學校教育會“從身心上、學業(yè)上和社交上對孩子有害”。當時,《Growing Without Schooling》《Teach You Own》等著作風行一時,為“在家教育”提供了輿論基礎。如今,輿論相對比較客觀,一些家長選擇在家教育主要是三個方面原因:一是不滿公共或私立學校環(huán)境,如校園暴力、受到欺凌或騷擾等,二是道德或宗教上的考慮,三是對學校教學質(zhì)量不滿。美國一些在家教育組織提供的統(tǒng)計認為,在家教育孩子的SAT成績高于社會平均成績。但是,在家教育也有許多缺點,如孩童缺乏與同齡孩童的社交機會,缺乏在運動場、學術研討、藝術、團體活動中的參與、團隊合作與競爭,“孤獨中長大”從長遠上會影響孩童的身心健康與社會發(fā)展。有專家做過統(tǒng)計,92%的在家教育孩童未能接受足夠的社交訓練。 若是家長執(zhí)意選擇在家教育,有一些先決條件必須考慮:一是家長有沒有能力教授孩子,尤其是能不能各科都能教,而且需要全職教,邊工作邊教孩子不現(xiàn)實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瀘州案例里的父親恐怕不夠格。二是教材的選擇盡量與正規(guī)學校教材一致,類似“背經(jīng)書”的做法根本不可取。況且,西方各國的在家教育最終目的大部分還是為了上高校,還是回歸正規(guī)教育體系。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選擇在家教育的美國家長中,78%會充分利用公共圖書館書籍,77%會使用專家指定的一整套教材。三是妥善解決好物理、化學等實驗科目的設備、儀器和實驗室,這往往是個難題。四是花費大量精力備課、講課;五是要想辦法彌補社交短板,盡量參加各種社會俱樂部。一些美國家長想了一些辦法,如組織成立在家教育互助會,不僅可以交換學習,而且通過組織郊游、在線研討等活動增加社會機會。 筆者駐外時,曾“有幸”品嘗過在家教育的一些甜酸苦辣。由于在比利時找不到合適的中文學校,筆者夫婦親自給女兒當了一年語文和數(shù)學的啟蒙老師,天天在小黑板上寫寫畫畫,不亦樂乎。悲催的是,南方長大的我們拼音本來就不好,結果就“誤人子弟”,至今依然是我們家飯桌上的笑料。 總而言之,在家教育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心血,類似“讀經(jīng)”的偏執(zhí)式教育不可取,放羊式教育是災難,拿孩子當“試驗品”更是不負責任。(吳黎明) |
|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臨汾金融網(wǎng) ( 晉ICP備15007433號 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